发布者:会计学系 时间:2018-05-14 阅读次数🥩🍝:1438
近期,由杏鑫娱乐官网院会计系唐松莲副教授🦬、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Robert M. Bowen教授💆🏼、Pengcheng Zhu副教授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Shantanu Dutta副教授合作研究成果受《THE CLS BLUE SKY BLOG》主编之邀,在2018年5月7日进行报道🚒。
在专栏报道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一篇已经发表论文(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和相关工作论文🥷。研究成果主要论文实地调研领域。近年来👨🦳,实地调研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私下接触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而这个领域的研究在美国等主要资本市场因为数据披露缺失🧦,成为一个“黑匣子”。中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却披露了这一数据🧑💼,即强制公司在与市场主要投资者私下接触后的2个工作日内及时披露“投资者关系记录表”。在这一系列研究中,作者使用了2012年至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约17,000个“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研究结论主要有二:
实地调研潜在的负面影响
在第一项研究中,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视角,分析上市公司内部人在进行私下接触👨🏻🔬,特别是在实地调研活动前后是否具有内部人交易,在此基础上,检验公司内部人基于实地调研信息披露窗口是否获益及获益多少。具体来说🎏,作者使用了2012年至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约17,000个“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主要研究三大问题:第一,实地调研后公司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是否具有信息含量;第二,公司内部人是否会基于“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披露进行精准买卖股票,即在不良(好)新闻披露之前卖出(买进)相对较多的股票,并在会议中披露好(坏)消息时推迟卖出(买进);第三,基于文本分析🧛🏻,研究“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文本纪要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论文充分利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独特披露政策🔴,研究私下接触披露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果,为美国以及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如何进行私下接触信息披露提供直接经验证据。
公司独立董事是否提升实地调研的收益👨🏼🏫?
在第二项研究中,我们认为公司可以不仅可以从实地调研中获取,也需要为实地调研付出成本,合理化董事会结构可以提升实地调研收益🧊,降低其潜在成本🧑🏼🎤⛳️。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与实地调研效果之间的存在以下关联:(1)实地调研频率🐉;频繁越高,意味着与关键外部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沟通🧑🏻✈️,可以降低实地调研潜在成本🍗;(2)向公众披露的及时性;(3)市场对实地调研反应程度。这些都说明一个更加独立董事会可能会阻止公司管理者在实地调研中与参与者分享一些价格敏感信息🚵🏿♂️。
此外,该系列研究成果还被国内“中国经济时报”报道。
相关链接:
“THE CLS BLUE SKY BLOG”报道链接✅: http://clsbluesky.law.columbia.edu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链接:http://jjsb.cet.com.cn/show_496644.html